全国赛教获大奖 被学生称为『女神』
点击下载

全国赛教获大奖 被学生称为『女神』

华商头条
       她是性格直爽、待人真诚的东北女子,是学生口中的“阳阳”“阳姐”,学生们说,她的笑容很治愈,是大家信赖的“班头儿”。她就是课上得顶呱呱,拿了全国赛教一等奖、正能量满满的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首届“最美教师”——初一英语学科组组长兼初一三班班主任陈阳。
      积极备战全国大赛 她在多个角色之间切换
       自从2007年大学毕业加入西安交大附中以来,陈阳就爱上了西安,爱上了朝夕相处的学生们,从此扎根于西安,以西安交大附中为家。入校第二年便担任班主任的她,十几年来,人如其名,像太阳一般发光发热,用精湛的教学、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,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支持。
       2021年5月,陈阳得知自己将有机会与全国教师同台竞技——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。她便开始认真备赛。同年7月,陈阳从省赛中脱颖而出,与其他4位中小学教师一道,代表陕西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决赛。但因为疫情,决赛一再延期。
       陈阳说自己只有一个信念:不断打磨参赛的10节课,发挥英语育人的作用,将其与思政育人结合起来。为此,2022年整个暑假,陈阳都在学校备战大赛,根据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,期间还参加了省教育工会组织的两次封闭集训。
       2022年9月25日至28日,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终于在上海落下帷幕。陈阳取得了中学英语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。回想起参赛的种种,陈阳感慨万千。她坦言:“真的太难忘了!此次大赛是我从教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挑战。”
       当时陈阳带初三毕业班,白天上完课,晚上她就在教室磨课,经常备课到晚上十一二点。班主任、英语教师、学科组长、参赛选手、母亲、女儿、妻子……她在多个角色之间切换,深知带毕业班责任重大,没有因为备赛而耽误过一节课。决赛时,在巨大的压力下,加之连日劳累,刚到上海,陈阳便病倒了,她一边在上海看病,一边顽强备赛,打着点滴仍在备课,自备小黑板在酒店不停地操练板书,反复练课……
       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后出场的陈阳为陕西夺得大奖。要知道,本次大赛共有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0多所中小学校22万多名选手参赛,最后遴选出133名教师分五个组别进行全国总决赛。
       “得知获奖的消息时,我激动得想哭”,陈阳说,大赛带给自己的是精益求精的追求,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斗志,“一路走来,非常感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訾艳阳校长、兴庆校区执行校长周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;感谢优秀的西安交大附中英语团队的通力协作和支持;感谢西安交通大学专家教授们的指导和引领;感谢多次集训专家们的付出,庄力、杨筱冰和张雪莲三位老师不辞辛苦,冒着酷暑,不断陪我封闭集训,磨课、说课、梳理语言、规范板书,一遍又一遍精益求精……”陈阳感动地说。
      初心:让学生学习与做人并重 知识与能力共存
       了解陈阳的人都说,她把阳光带给身边每一个人,历届学生最难忘的便是她自带治愈功能的笑容。她的课堂别具一格:全英文授课,互动性强,活泼、轻松,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魅力,“我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,比如课前唱英文歌,给大片配音,表演英语短剧、落实课堂差异教学和布置分层作业等。”
       “不仅带给学生知识,更要带给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培养孩子们好的性格和获得幸福的能力。我用自己的状态、言行去影响他们的一生,不论何时遇到困难都能够积极面对并努力解决,学习与做人并重,知识与能力共存,我认为这是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事,也是我的初心。”
      她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尊重、沟通、民主是待生之道
       在学生们的眼中,陈阳是“女神”,是“YYDS”,既雷厉风行又和蔼可亲。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,陈阳有很多带班的法宝,尊重、沟通、民主是她的待生之道。
       “班里的大事小事,我都听取大家的想法,尊重学生的想法,选举公平公正,在各种活动中体现集体荣誉感,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风、学风。”她笑着说,班里岗位多,有收拾讲台的,有负责擦黑板的,有负责窗台的,有检查校服的,有负责作业收交的,还有做老师助手的……总之,每个人都有事做。
       前一阵子,班里推选先进,于是陈阳召开班会推荐先进候选人,“每个人都可以推荐候选人,并说出他的优点。孩子们互相赞美,几乎每个人都被夸赞了一遍,氛围特别好。最后,我对孩子们说:‘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。发现优秀、学会赞美他人,认可同伴本身就是优点!’孩子们很开心、很满足,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。”
       容貌端丽、热爱生活,喜欢运动、旅游的陈阳说,接下来的目标是:做专家型的教师;影响更多的青年教师,帮助更多的老师成长;更好地服务于学校、学生和家长,“希望我的学生一路阳光,一路幸福,我会为此而奋斗!”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