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下载

肥胖是一种病 而且是百病之源

华商头条 6小时前
       5月11日是“世界防治肥胖日”。
       5月13日—19日是“2018年全民营养周”,主题为“吃动平衡,健康体重”。
       26岁的小杨参加工作刚两年,是个大高个,身高1.8米,本应是个帅小伙,但是“一胖毁所有”,他的体重高达130公斤。今年初,他还被诊断出肥胖相关性肾病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等。最近,他来到医院求助于医学减重。
       据统计,目前,我国体重超重人群高达2亿人,肥胖者超过9000万人。多位医学专家表示,肥胖不仅影响人的形象,更重要的是:肥胖是一种疾病,而且也是百病之源。防治肥胖,必须立即行动起来!
      肥胖人群更易患糖尿病、肾病等
       5月11日上午,西安交大二附院内分泌科、普通外科、营养科三个科室众多专家,在医院门诊楼前开展了“排糖减重、体重向下、人生向上”主题义诊活动。活动现场,专家们为市民解答了超重、肥胖的各种问题,提供了科学的膳食指导,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还为有需求的群众免费测血压、测血糖、发放宣传资料,教大家如何合理搭配膳食,吃得健康,预防肥胖。
       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国肥胖患病人数在逐渐增加。”义诊中,西安交大二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徐静教授介绍说,肥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,它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,是人类健康长寿之大敌。据统计,目前,我国有体重超重人群达2亿人,肥胖人群超过9000万。
       肥胖不仅是一种病,也是百病之源。婴幼儿、儿童时期肥胖与成年后肥胖都与成人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息息相关,可导致很多肥胖相关性疾病。比如,研究发现,肥胖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、某些癌症的患病风险比体重正常人群高出很多。同时,肥胖人群出现动脉粥样硬化、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风险也更高。目前,我国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血管病等疾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,且呈年轻化趋势。因此,要积极防治肥胖。
      干预肥胖前先弄清自己肥胖的原因
       在干预肥胖前,要先了解自己肥胖的原因。“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疾病引起的肥胖。”徐静教授介绍说,绝大多数肥胖都跟饮食和运动有关,属于单纯性肥胖,也有少数肥胖与某些疾病有关,主要是内分泌方面的一些疾病,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、库欣综合征等。还有一些肥胖跟遗传因素、肠道菌群有一定关系。
       因此,肥胖患者可以先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,排查肥胖是不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,如果是疾病引起的,应先治疗原发病,而不是采用盲目节食等一些不正确的方式。
       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英介绍说,如果是单纯性肥胖可以到正规医院临床营养科就诊,医生会通过饮食和运动指导,帮助超重或肥胖人群管理体重。常用的医学营养减重方案有三种:限能量平衡饮食方案营养减重、轻断食方案营养减重、高蛋白饮食方案营养减重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案,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、运动方案等,从而帮患者逐步达到比较健康的体重。
       西安交大二附院普通外科主任陈熹教授介绍,对于一些严重肥胖人群,比如身体质量指数(BMI)≥30千克/平方米,或身体质量指数(BMI)≥28千克/平方米,并伴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,若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不理想,可通过减重手术达到改善代谢的作用。减重手术目前是通过腹腔镜手术,在全麻状态下切除患者的部分胃,从而达到降低吸收、减重的目的。
       去年,他们科室曾经为一位体重121公斤的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,术后三个月后患者体重降低到90公斤,成功减重31公斤。
      吃饭太快易发胖
      保持在20—30分钟为宜
       日常生活中,应该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,从而预防肥胖的发生?
       张英主任介绍,首先要平衡膳食,吃动平衡,强调主食做到粗细搭配。按照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(2016)》:成年人,每日谷薯类摄入总量应控制在250—400克(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—150克,薯类50—100克),超重和肥胖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身高、体重的摄入量。
       其次,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奶、蛋、肉、大豆制品等提供优质蛋白质的食物,不仅有益人体健康,而且可维持肌肉量,提升机体基础代谢率。奶和奶制品每日摄入推荐量为300克,减重人群或老年人在饮用牛奶时,最好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。
       成年人平均每天应摄入鱼、禽、蛋和瘦肉总量120—200克。新鲜蔬菜每天应摄入一斤以上。吃莲菜、土豆、红薯等块茎类蔬菜时,应相应减少主食摄入量。因为每100克块茎类蔬菜大约相当于25克主食的热量。
       水果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—350克。盐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,油脂摄入量控制在25—30克。减重人群每天油脂摄入量应控制在20—25克。坚果也应注意限量。建议大家在烹饪时使用限量盐勺和控量油壶。
       吃饭的顺序和时间也很重要,应该先吃蔬菜,再吃肉类,最后吃主食,这样可增加饱腹感,避免摄入过多主食。吃饭时间应保持在20—30分钟,研究发现,很多胖人吃饭都比较快。吃饭太快时,肚子已经饱了,但大脑反应过来还有一个延迟,总感觉没吃饱,容易吃得过多。所以,吃饭速度一定要慢。
      每周至少5次有氧运动
      要避免久坐不动
       除了注意饮食,健康的体重还离不开良好的运动习惯。张英主任介绍说,建议大家每周进行不少于5次的有氧运动,每次至少20—30分钟。抗阻力运动建议每周不少于3次,每次不少于10—20分钟。
      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它是减少肌体脂肪堆积的重要手段。抗阻力运动,也称为力量型运动,比如利用哑铃、水瓶、沙袋、弹力带和健身器械等进行相关的抗阻力运动。抗阻力运动是增加肌肉力量和质量,提高身体基础代谢,延缓运动功能丢失,强壮骨骼和关节,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。
       同时,提倡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,比如距离比较近时,可以走路或骑车上下班。要避免久坐不动,久坐可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,建议每半小时到一小时,就应起身活动一次。 华商报记者 卢红曼
      相关链接
      看看你的体重正常吗?
       身体质量指数(BMI)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。
       BMI=体重公斤数÷身高米数的平方
       按照我国标准:
       BMI